融思政于技,践博爱于行 ——一堂“行走的博爱课”的育人跨越

发布者:王姣艳发布时间:2025-11-10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117日上午,康复科学学院《运动治疗(技能训练)》课程团队张秀伟、宋丽老师与马院于莉副研究员组成的1+1”结对团队,经过前期充分的研讨,在校园内的残疾名人文化园及运动治疗实验室,共同为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设计了一堂深度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课,力求在真实场景中激发学生的专业认同与人文情怀。

第一站:残疾名人文化园——感悟生命力量,激发职业使命

细雨中的残疾名人文化园更显庄重肃穆。学生们撑着雨伞,在老师们的带领下,缓缓行走在园区。雨水敲打着伞面,却让这场特殊的户外教学更添几分深意。园内陈列着多位国内外残疾名人的事迹,包括陈景润罗斯福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与智慧,跨越身体障碍,成就非凡人生。于莉老师结合名人事迹,引导学生思考“平等与尊重”“责任与担当”等博爱元素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体现。张秀伟和宋丽老师则从专业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名人的心理与运动功能重建。运动治疗不仅要恢复功能,更要重塑尊严。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是要帮助更多功能障碍者找回生活的主动权。

 

第二站:运动治疗实验室——技能训练中融入人文关怀

在这里,课程团队设计了一系列融合博爱元素的技能训练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内容包括运用机器人对上肢进行功能评估和训练、平衡训练、关节活动技术等常见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张秀伟宋丽老师设置了情景模拟环节,在模拟中体会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身体感受。于莉老师则在旁引导学生思考康复治疗的本质,是人与人的连接,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应,做到手中有技,心中有爱,让专业教学不再局限于技能训练,而是上升到育人层面。

 

本次实践教学以“博爱润心 协同育人”为主题,旨在通过“行走的博爱课”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不仅是“行走的博爱课”实践见效的生动体现,更是“博爱塑魂”校训在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践行。未来,康复科学学院将继续推动“行走的博爱课”系列活动的开展,鼓励更多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携手,打造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程,培养更多具有博爱情怀、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张秀伟 /童熙茹 袁圆 孙子雯  编辑/程睿 审核/华娟